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0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林业   966篇
农学   356篇
基础科学   199篇
  1314篇
综合类   1747篇
农作物   463篇
水产渔业   305篇
畜牧兽医   408篇
园艺   219篇
植物保护   31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对影响水稻对褐飞虱生物型Ⅱ抗性水平的主要抗原次生化合物,即HPLC谱图中的4个谱峰(峰1、峰2、峰8、峰12)对应的次生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及其对抗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品种不同苗龄稻株对褐飞虱生物型Ⅱ的抗性差异,极可能就是这4个相关抗原次生化合物在不同生育期的含量变化所致;与水稻植株其他部位相比,这4种抗原次生物质在叶鞘中的含量最低。这也许是褐飞虱喜欢聚集在叶鞘部位取食的化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 presence of certain important anti-nutritional and toxic factors in food legumes has been conducted. These substances include proteolytic inhibitors, phytohemagglutinins, lathyrogens, cyanogenetic compounds, compounds causing favism, factors affecting digestibility and saponins. These factors are shown to be widely present in leguminous foods which are important constituents of the diet of a large sect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nd particularly, of people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993.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中职礼仪教育的现状出发,阐述当前中职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礼仪教育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提高瑞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纤维素酶的活力,用类似基因改组的方法改造其碳源阻遏相关基因cre1。以瑞氏木霉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cre1基因,用DNaseⅠ消化cre1基因后,回收50-100 bp的DNA片段,用T4 DNA连接酶连接,以连接产物作为模板进行无引物PCR,并将PCR产物转入瑞氏木霉原生质体,通过测定滤纸酶活的方法筛选突变菌株,并在NCBI上比对分析突变菌株的cre1基因。结果表明,筛选获得1株纤维素滤纸酶活比出发菌株提高0.7倍的突变菌株cre2-3。cre2-3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棉花状,而出发菌株呈小颗粒状,菌株cre2-3发酵液的颜色比出发菌株的更黄亮。推测cre1基因与瑞氏木霉菌株的生长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95.
选取5、10、18月龄及4岁湖羊各10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和肱三头肌分析常规营养成分;取10月龄湖羊背最长肌分析氨基酸;取肱三头肌测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湖羊肌肉水分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粗蛋白含量、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湖羊肌肉蛋白质中8种必需氨基酸组成全面,与FAO模式比较,各种氨基酸评分均接近或大于1。湖羊肌肉脂肪中检测到的70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14种酸、7种酮、9种醛、5种醇、10种酯类、13种烃、12种其他化合物(包括呋喃、吡嗪、吡啶、吲哚等含氮硫氧等杂环化合物)。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占肉中总风味物24.1%~28.3%,其次为烃和酸,分别占20.5%~21.2%和19.0%~20.0%。  相似文献   
996.
不同有机厩肥输入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中良  宇万太  周桦  马强 《土壤学报》2011,48(6):1149-1157
土壤是重要的有机碳库,其微小变化可能引起大气CO2浓度水平的较大变异。土壤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具有物理保护作用。有机厩肥的输入既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又可以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对土壤有机碳的截获和保持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湿筛的方法分离土壤团聚体,并对团聚体进行有机碳组分分离。通过对连续8年施加不同量有机厩肥试验的研究发现:适量的有机厩肥施用可以显著地提高土壤的平均质量直径(MWD),改善土壤结构;过量施用有机厩肥则明显降低了>2 000μm团聚体含量。潮棕壤有机碳主要分布在250~53μm和2 000~250μm团聚体中,两者相加约占有机碳全量的73.7%~78.5%。并且随着有机碳输入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主要贮存在2 000~250μm团聚体中。有机厩肥的施加明显地加快了>2 000μm团聚体的更新速率。土壤轻组分有机碳含量也随有机厩肥输入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高量有机厩肥下占全量的22.1%。土壤固定有机碳的能力有限,存在明显的等级饱和现象。因此,在有机质匮乏的土壤施用有机肥意义重大,应尽量减少向高有机质土壤输入有机碳。  相似文献   
997.
土壤中木质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质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芳香族化合物,是土壤中非常稳定的有机组分,也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循环的重要物质,因此,研究木质素在农田土壤中的积累对于土壤碳素的循环过程以及土壤有机碳的截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土壤中木质素的分类和来源、测定及表征方法进行了综合介绍,并着重评述了木质素对于土壤有机碳循环的贡献、在土壤中的保持机制及影响木质素在土壤中降解和积累特性的因素,以期为我国开展土壤木质素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贵州为例,选取3个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以划分出的4条核心小流域为监测单元,对各示范区内及示范区之间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示范区之间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性较大,表现为红枫湖示范区(6.12 kg m-2)>鸭池示范区(5.21 kg m-2)>花江示范区(2.80 kg m-2);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表现为无明显、潜在石漠化样地大于中、强度石漠化样地;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喀斯特地区表层土壤碳密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特别对于中、强度石漠化区;地貌、气温和不同工程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具备巨大的固碳减排效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有机碳蓄积量是今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Long-term soil carbon (C) dynamics in agro-ecosystems is controlled by interactions of climate, soil and agronomic management. A modeling approach is a useful tool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s, especially over long climatic sequence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 (APSIM) to predict the long-term soil C dynamics under variou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t four semi-arid sites across the wheat-belt of eastern Australia. We further assessed the underlying factors that regulate soil C dynamics in the top 30 cm of soil through scenario analysis using the validated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PSIM is able to predict aboveground biomass production and soil C dynamics at the study sites. Scenario analyses indicate that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combined with residue retention (SR)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slow or reverse the loss of C from agricultural soils. Optimal N fertilization (Nopt) and 100% SR, increased soil C by 13%, 46% and 45% at Warra, Wagga Wagga and Tarelee, respectively. Continuous lucerne pasture was the most efficient strategy to accumulate soil C, resulting in increases of 49%, 57% and 50% at Warra, Wagga Wagga and Tarlee,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soil C decreases regardless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s a result of cultivation of natural soils at the Brigalow site. Soil C input,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retained residue, i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soil C change. At each site, water and nitrogen availability and their interaction, explain more than 59% of the variation in soil C. Across the four sites, mean air temperature has significant (P < 0.05) effects on soil C change. There was greater soil C loss at sites with higher temperature. Our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land use history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ust be explicitly specified to be able to make plausible predictions of the soil C balance in agro-ecosystems at different agro-ecological scales.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曲靖烟区土壤有效中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GPS技术在曲靖烟区采集2088个土壤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有效钙、有效镁和有效硫含量,利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分析了3种有效中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为曲靖烟区土壤中量元素科学有效地分区管理及烤烟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